新聞資訊 > APP開發

脈貨帶你了解三巨頭在社交電商有哪些玩法

2019-06-27 17:56:29

  社交電商的話題,最早還是新浪微博2009年上線開始醞釀的,而2011年微信的上線,更是加劇了這種趨勢。   2018年,拼多多的成功上市,讓社交電商徹底成為了一個熱門行業話題,也越發給人以無限遐想。

   在傳統的數字營銷平臺策略中,熱門平臺的定位通常是這樣的:

   社交:更靠近消費者路徑前端,也就是曝光、互動等環節;

   電商:更為直接,可以帶來購買行為,扮演著“臨門一腳”帶動直接銷量的角色;

   搜索:消費者的主動搜索行為代表著興趣,搜索廣告也大量被應用于轉化以及電商引流。

   顯然可見,社交電商更多扮演的是“間接”的促進電商銷售的角色。

   但隨著BAT(百度、阿里、騰訊)三大巨頭對自有生態系統的努力打通,尤其是騰訊和阿里在社交+電商領域內的頻頻動作,讓社交和電商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

   比如,品牌微信賬號里內嵌的電商功能、京騰計劃(京東與騰訊的戰略合作及數據整合);淘寶平臺上的淘寶達人、淘寶直播等。


   社交電商的格局正在不斷變化。

   那么,如果希望能盡快開始借力社交電商,為自己或者所服務的品牌助力,應該怎么做呢?

   總結了一下比較實用的實戰玩法,希望能幫助大家的社交電商旅程越走越順利。

   付費社交廣告精準引流   拋開各種眼花繚亂的新技術新名詞不談,要想提高電商平臺上的轉化率,很重要的一點是保證帶來的流量的精準性,簡單來說就是帶來的人是不是想買的人。

   近幾年,各大社交平臺都在社交廣告上發力,帶來了很多廣告形式,比如微信朋友圈廣告,微博品牌速遞等等。

   這些來自媒體官方的推廣手段,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精準性,甚至做到“受眾購買”。

   而且,RTB(實時競價)技術在社交廣告領域的應用,也讓實時的測試與優化成為可能。

   這些都可以讓付費社交廣告為電商平臺帶來更加精準的人群,從而促進電商轉化。

   所以,越來越多的品牌社交開始將預算分配到付費社交廣告上,而且也不是簡單的推廣渠道,更是向高質量內容、“微代言”、直播等“影響力營銷”形式靠攏。 

  社交平臺的電商獎勵   春節的微信紅包一搖,搖來了大量的微信支付用戶以及銀行卡賬號的綁定。

   這意味著隨著基礎設施的成熟以及使用習慣的培養,消費者對微信紅包、卡券、電子優惠券等功能正在變得越來越熟悉。

   微博作為阿里生態系統中的一環,自然與電商有關的功能也不甘落后,微博櫥窗、讓紅包飛等功能與活動不斷進化,玩法千變萬化。

   這些對于品牌而言都是機會,通過設計一些合理的、符合上下文情境的活動機制,發放紅包或者電商獎勵優惠,并引導消費者到電商獲得更好的獎勵,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促進電商平臺的表現。

   這在一些需要迅速搶占流量的重要時間節點,比如618、雙十一等運用的尤為明顯。

   電商平臺內的社交互動 

  電商巨頭們近年來在社交領域動作頻頻,其中發展最好的就是阿里的淘寶達人和淘寶直播。

   近幾年,淘寶進行多次改版,60-70%都偏向于內容化。

   這些在電商平臺內的社交互動及內容營銷,有一個近水樓臺的優勢,在于距離購買行為更近,而且來到電商平臺上的用戶本來就相對更有購買傾向。   因此,很多類似于“邊看邊買”,一鍵加入購物車等功能都可以整合到社交互動環節中實現。 

  比如和PGC的淘寶直播節目合作,進行品牌和產品的植入,并邀請意見領袖在節目中與用戶互動并引導銷售;

   或者與類別匹配的淘寶達人合作,進行按傭金結算的產品促銷與推薦。 

  社交電商領域變化很快,相信會有更多的玩法隨時出現,而不會再只局限于這三種比較常見的玩法。

   泛夢科技開發的脈貨社交電商小程序以完善的三級分銷模式輕松鎖定會員的層級關系,且開發


相關推薦

快猫网站入口